從華為看“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對于華為來說,2016年無疑是其大放異彩的一年。
華為無論是傳統業務還是智能手機業務都呈現出噴井式發展的態勢,華為的發展已然成為國內外人們熱議的焦點。
最近有媒體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富士康將把貴州的一座工廠作為主要服務華為公司的專屬工廠。
有熟悉富士康的朋友們可能知道,富士康是專業生產3C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的高新科技集團(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制造商,其主要客戶包括:蘋果,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松下,三星等國際一線品牌,同時也包括小米、華為、中興、等國內一線品牌。
前幾年小米手機風靡的時候,富士康就曾為了小米手機的供應而專門開辟了14條SMT產線和11條組裝線,就富士康河北廊坊工廠來看,為小米手機開辟的產線大約有75萬平方米。
與富士康的龐大的產線規模相比,小米的產線真是屈指可數。
要知道,富士康在這之前基本上是靠給蘋果代工而大紅大紫,從而家喻戶曉的。
說起富士康要將整個貴州工廠作為華為的專屬工廠,這不禁讓人困惑,華為有何魅力能讓富士康如此大手筆?
現如今作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華為,其手機業務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
先不說華為的傳統業務(華為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達1921億元人民幣(310億美元),同比增長16.4%;企業業務收入達194億元人民幣(31億美元),同比增長27.3%;消費者業務收入達751億元人民幣(121億美元),同比增長32.6%。;人均產出達到170萬人民幣,人均利潤達到20萬人民幣,有非常充足的現金流。)
就華為消費者業務中的P系列和Mate系列智能手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呈現出一機難求,火爆全球的局面。
根據多家機構的調研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在最近一段時間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銷量下滑甚至是同比萎縮的現象,就拿日本索尼來說其智能手機銷量相比之前同季度下降了數個百分點,同為國產廠商的聯想集團的手機發貨量也出現了下跌。
堅持創新為本的理念始終貫穿在華為的企業精神中。
據華為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在2012年年底就已擁有7萬多人的研發隊伍,占員工人數的48%,是全球各類組織中研發人數最多的公司;從1992年開始,華為就堅持將每年銷售額的至少10%投入研發。
根據華為2015年財報顯示,華為2015年研發投入高達596億元人民幣(92億美元),其比重占銷售收入15%,比2014年的408億元增加了1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1%。
據不完全統計,華為從2006年以來,其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400億元人民幣(約370億美元),2006年,華為研發投入僅為68億元,此后每年保持階梯式增長。
這些數據的背后,實際上是靠華為內部資源的整合—技術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以及各種資源的快速而有效的商業整合,而不僅是靠某一項技術帶來的顛覆。
同時,也是華為以客戶為中心 、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持續自我批評的企業精神。
華為巨大發展其實質凸顯的是中國企業全力聚焦企業創新和產品質量的決心。
華為的爆炸式增長背后更直射出了中國企業在世界發展大潮中堅挺態勢和同其他眾多企業預擺脫低端加工代名詞,而不再是一味模仿與抄襲的決心。
隨著國家政策的一直利好和國外傳統電子巨頭紛紛衰退,國內企業意識到:只有以創新帶動發展,全心全意投入到生產建設才能在世界的發展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尤其是最近幾件,國內企業逐步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向資本密集型產業,轉向期間大量的中國企業開始以創新為導向,利用國內和國際資源大力開發國外市場;以前那些只注重產量而忽視產品質量的企業,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產品本身。
高新技術人才的激增、資本積累的穩步前進、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進而使得“中國創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正如花旗銀行說的那樣:中國制造商常常被視為低成本的產業供貨商,但缺乏創新和研發能力。這種看法越來越過時了。事實上,在競爭力和創新兩個方面,中國領先于所有新興市場?!爸袊圃臁睂⑷找娉蔀椤爸袊鴦撛臁?。
在“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巨大突破中,中國企業也不可避免的面臨著重重困難。但是,只有把質量當做生命,中國創造才能正真的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在不久的未來越來越多中國品牌會和華為一樣成為國人的驕傲。
華為在通信行業也是頂尖的,生產的通信設備在華佳慧有售。以上由華佳慧整理報道。